当前位置: 首页>>普惠金融>>正文

李扬: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监管问题是我们金融界最大的问题

2018-05-02 点击:[ ]

《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》蓝皮书已经很多年,在业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。?

今年蓝皮书两个主题:一是监管框架的调整,因为监管框架调整是我们不可控的因素,如果监管框架调整调整之后建议的意义就淡了,但是我们理解监管框架调整可能还没有调整到位,因为还在发展、还在变化。无论是美国的监管框架、英国的监管框架、欧洲大陆的监管框架,都是在不断调整中。现在的监管框架调整肯定比原来适当得多,但是从以前讨论的情况,政府是希望对于一些跨市场、跨产品、跨行业的行为要进行综合的监管,显然后面功能还要再调整,这样才有意义。

第二是系统性风险。系统性风险牵一发动全身,现在关于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抓手其实主要两个,一个抓手是资本充足率,最近这几年来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又比较强的增加了杠杆率的因素。习主席的话“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”,原因就是高杠杆是一个比率,有一个是资本的问题,所以资本充足率构成了我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一个抓手。当然关于资本充足率是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基础的。所以资本充足率会成为我们先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,宏观审慎监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。第二个,关于系统性风险,就是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,国际上有一些它的立法。原来在《巴塞尔协议1》、《巴塞尔协议2》,跟踪下来一个是松、一个是紧,紧是要对它特别关注,松是它自己有一些风险评价标准,是允许它做的。但是现在看起来整个趋势还是紧,特别是考虑到经济周期因素的时候,需要他们提供逆周期的一些安排,对应的资本安排、风险管理的安排。在银监会系统里边还是做了一些工作,保险行业列了一些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,平安进入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,这个事还会随着我们金融发展、随着监管实践的发展不断的需要深入。

所以,我们的监管报告很及时,因为形势多变。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,十九大已经告诉我们,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。世界是多元的,发达经济体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,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、制度、相应的理论,但是也应承认,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有适合自己的一些体系、自己的理论、自己的路径。我们来讨论监管的问题,共同把金融监管事业推向深入发展,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
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监管问题是我们金融界最大的问题

第一,周期问题。现在基本共识是周期分裂,实体经济决定的周期全世界都比较稳定。但是金融波动非常厉害,所以以后对于周期的研究要分成两支,这两支在研究之间相互关系。

第二,风险、大数据。一定要对大数据有一个正确的理解,不要以为数据大就叫大数据,要看到本质,其实大数据在分析信息的革命性意义在于,他从过去我们需要通过很多的统计方法、抽样方法来判断整体,而到了直接面向整体。另外,用大数据来生产产品提供给社会公众,必须遵循公共经济学的规律,不能私人化。经济、金融是社会科学,本质上是处理社会关系、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。关于大数据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一点误入歧途,顶多我们现在只是大样本数据,而不是大数据,这点很重要。

第三,新三板。十九大关于中国金融改革三个任务就有资本市场,主板、中小板、创新板、新三板,完全不能够满足我们筹集资金的需求。特别是筹集资本,在现在杠杆率高成为主要风险的情况下,不能满足降低杠杆率的需要,这个问题很突出。要考虑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,资本市场宏观上也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,微观上也没有有助于我们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。

最后,防范风险、建立有效的管理风险的机制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。一个正确研究路径是我们应更有针对性,以问题为导向。

第一,钱荒。钱荒现在大家都害怕,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说钱荒又来了,流动性管理这些东西应当有一个更全面的、更能落在实处的一个认识;第二,汇率。中美贸易战,我们希望不要进一步演化为汇率战,现在贸易战有向汇率战延伸的迹象,贸易战、汇率战都来的话,就是当年美日的争端,接下来就是广场协议。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高度的综合了经济、金融、政治、社会、实体经济、虚拟经济各方面因素的战略考虑;第三,储备。中国的汇率政策不能绑在美元上,现在的管理制度有很重要的问题,这个事情很复杂,而且极其重要;第四,房地产。中国自有房地产以来20几年这个市场反正越来越大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。央行在去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分析报告里边,首次用了一个专门章节就讲了金融周期问题,金融周期的基础一个是房地产、一个是股市,在中国股市还没有这么大的作用,房地产市场绝对是很大的主要的驱动因素。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第二去叫去库存,主要指的是去房地产库存。第五,互联网金融问题。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,中国起的早、搞的晚,误入歧途。我们最先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来推动金融改革的,结果走了这么大一个弯路。互联网元年是2014年,2015年搞的风声水起,2016年整顿,现在依旧整顿。互联网金融”这个词泛指金融科技所有的问题,必须认真研究到位,否则要浪费很多的资源。第六,地方债务。它是系统性风险,而且反复出现,是我们金融风险非常重要的源头。第七,利率。十九大以来关于金融改革、金融体系化,叫“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”,利率不简单,背后的决定因素极其复杂。总之,这些案例都涉及到监管、协调问题,我们通过问题导向来串结构和体系机制,或许会有更加扎实的结果。

《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》蓝皮书已经很多年,在业界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。?

今年蓝皮书两个主题:一是监管框架的调整,因为监管框架调整是我们不可控的因素,如果监管框架调整调整之后建议的意义就淡了,但是我们理解监管框架调整可能还没有调整到位,因为还在发展、还在变化。无论是美国的监管框架、英国的监管框架、欧洲大陆的监管框架,都是在不断调整中。现在的监管框架调整肯定比原来适当得多,但是从以前讨论的情况,政府是希望对于一些跨市场、跨产品、跨行业的行为要进行综合的监管,显然后面功能还要再调整,这样才有意义。

第二是系统性风险。系统性风险牵一发动全身,现在关于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抓手其实主要两个,一个抓手是资本充足率,最近这几年来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又比较强的增加了杠杆率的因素。习主席的话“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”,原因就是高杠杆是一个比率,有一个是资本的问题,所以资本充足率构成了我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第一个抓手。当然关于资本充足率是需要有很强的实践基础的。所以资本充足率会成为我们先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,宏观审慎监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。第二个,关于系统性风险,就是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,国际上有一些它的立法。原来在《巴塞尔协议1》、《巴塞尔协议2》,跟踪下来一个是松、一个是紧,紧是要对它特别关注,松是它自己有一些风险评价标准,是允许它做的。但是现在看起来整个趋势还是紧,特别是考虑到经济周期因素的时候,需要他们提供逆周期的一些安排,对应的资本安排、风险管理的安排。在银监会系统里边还是做了一些工作,保险行业列了一些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,平安进入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,这个事还会随着我们金融发展、随着监管实践的发展不断的需要深入。

所以,我们的监管报告很及时,因为形势多变。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,十九大已经告诉我们,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。世界是多元的,发达经济体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,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、制度、相应的理论,但是也应承认,以中国为代表的这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有适合自己的一些体系、自己的理论、自己的路径。我们来讨论监管的问题,共同把金融监管事业推向深入发展,也是很有意义的。

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监管问题是我们金融界最大的问题

第一,周期问题。现在基本共识是周期分裂,实体经济决定的周期全世界都比较稳定。但是金融波动非常厉害,所以以后对于周期的研究要分成两支,这两支在研究之间相互关系。

第二,风险、大数据。一定要对大数据有一个正确的理解,不要以为数据大就叫大数据,要看到本质,其实大数据在分析信息的革命性意义在于,他从过去我们需要通过很多的统计方法、抽样方法来判断整体,而到了直接面向整体。另外,用大数据来生产产品提供给社会公众,必须遵循公共经济学的规律,不能私人化。经济、金融是社会科学,本质上是处理社会关系、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。关于大数据我觉得现在已经有一点误入歧途,顶多我们现在只是大样本数据,而不是大数据,这点很重要。

第三,新三板。十九大关于中国金融改革三个任务就有资本市场,主板、中小板、创新板、新三板,完全不能够满足我们筹集资金的需求。特别是筹集资本,在现在杠杆率高成为主要风险的情况下,不能满足降低杠杆率的需要,这个问题很突出。要考虑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,资本市场宏观上也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,微观上也没有有助于我们提高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。

最后,防范风险、建立有效的管理风险的机制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。一个正确研究路径是我们应更有针对性,以问题为导向。

第一,钱荒。钱荒现在大家都害怕,市场上稍有风吹草动说钱荒又来了,流动性管理这些东西应当有一个更全面的、更能落在实处的一个认识;第二,汇率。中美贸易战,我们希望不要进一步演化为汇率战,现在贸易战有向汇率战延伸的迹象,贸易战、汇率战都来的话,就是当年美日的争端,接下来就是广场协议。这个事情是一个非常高度的综合了经济、金融、政治、社会、实体经济、虚拟经济各方面因素的战略考虑;第三,储备。中国的汇率政策不能绑在美元上,现在的管理制度有很重要的问题,这个事情很复杂,而且极其重要;第四,房地产。中国自有房地产以来20几年这个市场反正越来越大的影响宏观经济运行。央行在去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分析报告里边,首次用了一个专门章节就讲了金融周期问题,金融周期的基础一个是房地产、一个是股市,在中国股市还没有这么大的作用,房地产市场绝对是很大的主要的驱动因素。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第二去叫去库存,主要指的是去房地产库存。第五,互联网金融问题。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,中国起的早、搞的晚,误入歧途。我们最先运用这些新的技术来推动金融改革的,结果走了这么大一个弯路。互联网元年是2014年,2015年搞的风声水起,2016年整顿,现在依旧整顿。互联网金融”这个词泛指金融科技所有的问题,必须认真研究到位,否则要浪费很多的资源。第六,地方债务。它是系统性风险,而且反复出现,是我们金融风险非常重要的源头。第七,利率。十九大以来关于金融改革、金融体系化,叫“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”,利率不简单,背后的决定因素极其复杂。总之,这些案例都涉及到监管、协调问题,我们通过问题导向来串结构和体系机制,或许会有更加扎实的结果。

上一条: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开放相匹配 下一条:民间融资探索特色发展之路

关闭